技术文章/ article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-  技术文章  -  岩心流动分析仪器:解码地下油气流动密码的“微观实验室”

岩心流动分析仪器:解码地下油气流动密码的“微观实验室”

更新时间:2025-07-08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
 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,岩心流动分析仪器如同地质学家手中的“显微镜”,能够穿透亿万年沉积的岩层,揭示地下油气流动的微观规律。从渗透率测定到储层敏感性评价,从采油工艺优化到提高采收率研究,这些仪器通过模拟地层环境,为油气开发提供关键数据支撑,成为连接实验室与油气田的桥梁。
 
  一、渗透率测定:解锁岩心“呼吸能力”的钥匙
 
  渗透率是衡量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核心参数,直接影响油气井的产能。岩心流动分析仪器通过达西定律实验,在模拟地层压力与温度条件下,精确测定岩心的液体渗透率。实验过程中,流体以恒定流速通过岩心,仪器实时采集进出口压差与流量数据,结合岩心几何参数,计算出渗透率值。这一过程如同测量岩石的“呼吸能力”——渗透率越高,岩心对流体的传导效率越强,油气开采难度越低。
 
  以低渗透储层为例,其孔隙结构复杂,流体渗流阻力大,传统测量方法易产生误差。现代岩心流动仪器通过微流控技术与高精度传感器,可捕捉微达西级(10⁻³ mD)的渗透率变化,甚至能区分纳米级孔喉中的流体运动,为致密油气、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提供精准数据。
 
  二、储层敏感性评价:预防开发中的“隐形杀手”
 
  钻井液、完井液、注入水等外来流体与储层接触时,可能引发粘土膨胀、微粒运移、化学沉淀等现象,导致渗透率急剧下降,这种现象称为储层伤害。岩心流动仪器通过系统性实验,模拟不同开发场景下的流体-岩心相互作用,定量评估储层对速敏、水敏、盐敏、酸敏、碱敏及应力敏的敏感程度。
 
  例如,在速敏实验中,仪器以阶梯式流速驱动流体通过岩心,监测渗透率随流速的变化曲线。当流速超过临界值时,岩心中微粒启动运移,堵塞孔喉通道,渗透率骤降。通过此类实验,工程师可优化钻井液配方、控制注水速度,避免开发过程中因储层伤害导致的产能损失。
 
  三、采油工艺优化:从实验室到现场的“技术转化器”
 
  酸化、压裂、堵水调剖等采油工艺的效果,高度依赖于岩心与化学剂的相互作用。岩心流动仪器通过模拟地层条件,开展化学驱油、水力压裂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等实验,为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。
 
  以化学驱油实验为例,仪器可同时注入聚合物、表面活性剂、碱剂等复合体系,监测驱替过程中岩心渗透率、残余油饱和度、阻力系数等参数的动态变化。实验数据显示,某些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深部可维持较低界面张力,有效剥离孔隙壁面的残余油,采收率提升幅度显著高于二元体系。此类成果直接指导了现场化学驱方案的优化,推动老油田焕发新生。
 
  四、提高采收率研究:探索油气“最后一滴”的极限
 
  在二次采油(水驱)转向三次采油(化学驱、气驱、热采)的阶段,岩心流动仪器成为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核心工具。通过非稳态驱替实验,仪器可模拟水驱油、气驱油、混相驱等过程,绘制油水/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,揭示多相流体在孔隙中的竞争渗流规律。
 
  例如,在低渗透岩心的气水交替驱(WAG)实验中,仪器记录了气驱水、水驱油过程中压差与产液量的实时数据,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,构建了三维孔隙网络模型。分析表明,气水交替注入可形成“贾敏效应”,有效动用微小孔隙中的残余油,采收率提升显著。此类研究为三次采油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。
 
  五、技术延伸:从宏观实验到微观认知的跨越
 
  现代岩心流动分析仪器已突破传统功能边界,与核磁共振、CT扫描、高光谱成像等技术深度融合,实现从宏观流动到微观结构的全尺度解析。例如,低场核磁共振仪器可无损测定岩心的孔隙度、饱和度及流体分布;显微CT技术能重构岩心三维孔隙网络,量化孔喉连通性;高光谱成像则可识别粘土矿物类型与空间分布,为储层伤害机理研究提供分子级证据。
 
  结语
 
  岩心流动分析仪器不仅是油气开发的“数据工厂”,更是推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关键引擎。从渗透率测定到提高采收率研究,从实验室模拟到现场应用,这些仪器持续解码地下流体的流动密码,为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力。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入,岩心流动分析将迈向智能化、精准化的新阶段,助力人类更高效地开发地下宝藏。
版权所有©2025 江苏诗礼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20008448号-2   sitemap.xml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陆

TEL:18962766119

扫码加微信